李红艳
“中年应有的三次觉醒:自律、自愈、自足。”在微信朋友圈刷到这样一句话,寥寥数语,瞬间触动,只因一部剧集《亲爱的小孩》。
秦昊、任素汐、聂远、谢可寅领衔主演的这部剧,用平淡质朴却不失锋锐犀利的笔调,还原了生活的种种切片:鸡飞狗跳,剑拔弩张,岌岌可危……可谓纤毫毕现、不避锋芒。当我们在别人的故事中照见自己,除了与剧中人物共情、共鸣,还有某种沉思与自省,同时更有一种力量的牵引,它让我们相信:总有一刻,惠风和畅拂去阴霾,阳光温暖驱散寒凉。
过度真实,过度渲染?
《亲爱的小孩》改编自王小帅电影《左右》剧本,讲述了年轻夫妇肖路与方一诺的生活故事(剧情不赘)。该剧收视一路走高,争议也如影随形。最集中的一点,是认为其“贩卖焦虑”“全员病态”,造成年轻人“恐婚恐育”。如果单从剧中呈现的生活失衡,比如育儿无助、产后抑郁、夫妻隔阂、保姆分歧、婆媳矛盾、事业滑坡等,可以说每一个横断面都是赤裸裸的真实,想必不少观众也都感同身受。现实生活中,有太多人可能在某一个时期或更长时期内,正在经历这些。由此,该剧的真实质感,远超那些悬浮剧、狗血剧。
坦率说,开篇五六集看后,委实有一股弃剧冲动,因为太虐心,太糟心,太揪心。比如,方一诺生孩子,痛到撕心裂肺、生无可恋;生完之后,身体变化带来尴尬不堪,冲击着她的内心自尊,也挑战着观众的心理舒适度。接下来,不同人物之间的矛盾、冲突隔屏扑面而来:婆婆偷偷要走胎盘,包馄饨给二儿子吃;月嫂临阵“脱逃”,顶替上阵的婆婆爱抽烟打麻将,对孩子疏于细心喂养呵护;丈夫借工作逃避育儿,宁愿睡车里躲清静,也不愿回家哄孩子……
然而,随着剧情逐渐推进、人物形象逐渐立体,越看越觉得被套住了,忍不住想要走进他们的时空,感受他们的人生。
生活真是最好的编剧。当把生活置于放大镜、显微镜之下观察,目之所及,有太多裂隙、坑洼、毛糙……它们会刺痛和灼伤我们。剧中,生孩子更像是一个导火索,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,也许早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埋下了伏笔。很多时候,我们习惯于吹毛求疵,习惯于“严于律人,宽以待己”,很多矛盾恰恰由此滋生。如果不缺位、不失德,做好自己,尽好职责,很多问题会随风飘散的。
真实诚可贵,但也是有前提的,如果为了刻意制造困境,将各种所谓真实一股脑儿汇聚在一对夫妻身上,然后高强度、高密度地输出,则难免会被观众质疑创作的出发点:是为了还原生活、映照生活、思考生活,还是为了营造冲突、制造爽感、博取眼球?想必,这正是该剧引发争议的关键原因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