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信息港,打造河南新闻第一网!

河南小麦育种简史:在孕育中迭代在迭代中收获

编辑:河南信息港时间:2023-08-29

位于荥阳市的一处小麦区域试验田

  □大河报大河财立方 段伟朵 陈薇 文 马腾飞 摄影

  我行其野,芃芃其麦。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《诗经》中,麦子的身影多次出现。去年,河南夏收小麦总产达760.56亿斤,稳居全国首位;今年,河南夏收已近尾声,又是一个丰收年。

  丰收的背后,良种是关键密码。从改革开放至今,河南小麦育种事业亦如遍地金黄的麦穗,在孕育中迭代,在迭代中收获。

  路漫漫其修远兮。在种业振兴的大背景下,在创新驱动、科教兴省、人才强省战略的引领下,河南小麦领域科技工作者正在迎接新的时代命题。连日来,循着麦香多方走访,听数名资深农业专家,讲述河南小麦育种的“前世今生”。

  风吹麦浪,是河南人写在大地上的史诗

  《一句顶一万句》中写道:老孙捅开火炉,洗洗手,做了两碗羊肉烩面。杨百顺一海碗烩面吃下去,吃得满头大汗。几十年后,杨百顺还记着这碗烩面。

  《新兵连》中写道:到新兵连第一顿饭,吃羊排骨。这一连兵全是从河南延津拉来的,农村人,肚里不存啥油水。十六、八岁的孩子,在家里还是睡打麦场的年龄。

  这两部小说的作者,都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震云。1978年,刘震云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。此后,他的家乡新乡市延津县作为一个地名,屡屡出现在各种小说中。

  现实中的延津与小麦有着别样缘分。在中国小麦江湖上,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“中国小麦看河南,河南小麦看新乡,新乡小麦看延津。”经历了几千年黄河农耕文明的影响,延津留下不少运粮、屯粮遗址。如今,延津小麦在小麦经济发展上创造出多项全国第一,被誉为“中国第一麦”。

  除了新乡,周口、南阳、商丘、驻马店、焦作……分布在全省各地的小麦重镇,撑起了河南小麦稳产的基本盘;兼有南北之长的气候风貌,是小麦在中原大地上茁壮生长的底气和依仗。

  风吹麦浪,是河南人写在中原大地上的史诗。

  一年书一次,周而复始。

  百花齐放,回望小麦育种峥嵘岁月

  与刘震云同一年参加高考的,还有1958年出生的茹振钢。

  “以前只知道粮食重要,能让家里人、村里人、所有人都吃上白馒头、白面条,那是多幸福的事情啊。”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、河南省杂交小麦工程技术中心教授茹振钢回忆起求学初期的情形,感慨良多。考上大学后,他开始跟着老师搞小麦科研,从兴趣到责任,从此走上了小麦育种之路。

网站简介 | 意见反馈 | 联系我们 | 免责声明 | 广告服务

Copyright © 2002-2021 河南信息港 daheinfo.cn 版权所有